扎根一线,投身良种技术攻关******
称重,测量,观察籽粒大小、饱满度……在实验室见到党的二十大代表、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时晓伟时,她正在几百份小麦种子样品前紧张忙碌,“这些都是最新培育的小麦品种,一部分将带到云南扩繁。”
从事小麦优质高产育种研究工作22年,时晓伟探索出了南繁加代、穿梭育种、品质综合评价和试验示范同步进行的小麦高效育种技术方法,显著提高了育种进程和新品种选育质量。
随着春节临近,时晓伟和同事们正抓紧分析春小麦品质,“我们利用时空、气候差异,进行穿梭育种、南繁加代,从而提升品种选育质量,加快繁育速度。”
打开编号“S22F6—1372”的小麦样品口袋,时晓伟小心拈出10余粒小麦种子,轻轻捧在手心,对着灯光仔细查看。“这个品系粒大,但太瘪,黑胚重,可做大粒亲本,做品种不适合。”时晓伟说。
对培育的小麦进行室内考种,是一项精细的技术活。时晓伟说,不仅要观察每一世代不同家系间小麦籽粒的饱满度、大小、均匀程度、有无黑胚、胚乳是角质还是粉质等性状,还要结合田间农艺性状调查记载,综合考虑保留哪些家系进入下一世代,淘汰哪些家系。
来到小麦品质分析实验室,里面有揉混仪、粉质仪、拉伸仪等分析仪器,还有2022年新添置的全套面包烘焙设备。“通过面包的组织结构、粘弹性等,分析评价面粉品质。”时晓伟说,只有通过全方位、严格的品质分析,才能选择优质高产品系进入天津市春小麦区域试验。
小麦品种迭代从6年6代,逐渐缩短为3年8代;小麦亩产从津强1号的150公斤,增长到津强14号、16号的亩产450公斤左右;津强系列强筋春小麦品种累计推广1000多万亩……20多年来,时晓伟和团队全身心投入小麦优质高产育种研究工作。截至目前,共选育出14个强筋高产春小麦品种、7个优质高产冬小麦品种。
走出实验室,记者跟随时晓伟来到位于天津市武清区的冬小麦育种试验田。“冬小麦早已浇完冬水,进入‘冬眠’时间。”看着泛着青色的麦苗,时晓伟说,让小麦高产,既要有良种,也要科学种植,精心管理,“要关注气温、降水等情况,加强实地踏勘,及时弥补麦田裂缝,防止麦苗受冻,确保麦苗春季返青。”
接下来这一个月,时晓伟还要深入农村,给基层农技人员及麦农授课,讲解麦田管理注意事项。“只要能让小麦丰收,把小麦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再苦再累都值得。”时晓伟说,2023年春天,具有高产、强筋、抗病特性的津强14号、16号小麦将投入小面积生产示范,“我对这两款品种的种植前景充满信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时晓伟表示,将继续扎根一线加强良种技术攻关,助力小麦优质高产,助力农民增产增收。(记者 武少民)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艺术家的回信精神专题研讨会召开******
光明网讯(记者 李政葳)2022年1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艺术家们回信,在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和全国文艺界引发强烈反响。2023年1月5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中国文化报社举办的“唱响新时代的主旋律 舞出中国人的精气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艺术家的回信精神专题研讨会召开。
中国文联副主席朱彤表示,当今的中国文艺要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新气象,弘扬中国精神,厚植中国文化底蕴,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在文艺作品的思想性、时代性、艺术性上下功夫,不断拓展视野的广度、精神的力度、思想的深度。
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梳理了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前身中央歌舞团和东方歌舞团创造的辉煌,回顾了几代艺术家创造的经典作品,赞扬了近年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不断实现的创作突破,开创了中国舞台表演艺术创作和演出的新路径。
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表示,全国文艺界和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规律和艺术发展规律,以具有高度精神能量、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高艾表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崇德尚艺,守正创新,唱响新时代的主旋律,舞出中国人的精气神,才能在未来向党和人民交出更好的答卷。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一级编导周莉亚表示,要坚持守正创新,坚守中国文化立场,用艺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以创作出更好更多的文艺作品为核心任务。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一级演员王海田表示,要严于律己,严于修身,精益求精,甘于奉献,为年轻舞者起到引领带动作用。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青年演员洪之光表示,要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共振,坚守匠人初心,汲取榜样精神,做时代新人,担时代重任。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小勇表示,要围绕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的新时代的主旋律和中国人的精气神开展创作,重点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弘扬革命文化,以挖掘现实题材、书写人民史诗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